克明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资讯

文章内容

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_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启发与感悟

tamoadmin 2024-06-18
1.马拉松事故里去世的残运会冠军,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励志的人生故事?2.为一个孤儿跑马拉松 为什么要跑马拉松3.名人确立目标然后成功的事例有哪些?4.马拉松历史

1.马拉松事故里去世的残运会冠军,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励志的人生故事?

2.为一个孤儿跑马拉松 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3.名人确立目标然后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4.马拉松历史上有哪些传奇的人物与经历

5.一个非洲黑人在奥运会的故事

6.奥运会上坚持不懈的故事

7.跑步两年马拉松进国二,一个中年胖大叔的逆袭

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_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启发与感悟

他是巴西体坛 历史 上可以与罗纳尔多比肩的伟大运动员,他没有获得过奥运冠军,也不是巴西最著名的运动员,但他用一场马拉松比赛征服了全世界。他是德利马,将奥林匹克竞技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运动员,真正的无冕之王。

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已经35岁的运动员德利马第三次站上奥运会的舞台,这也将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在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他的成绩都不理想,他期待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希腊雅典铸造属于他的辉煌。

作为巴西最好的长跑运动员之一,即将实现他一生的梦想同时也为巴西收获 历史 上第一枚奥运会马拉松金牌。一路领先夺金在望的德利马,在距离终点不足7公里领先优势还有20多秒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名身穿短裙的观众突然闯入赛道将他推到路旁,失去重心的他差点摔倒。所幸旁边的观众紧急阻止,才让德利马成功挣脱这名男子的束缚重回赛道。

尽管重新回到路线上,但由于被耽误的时间,更严重的是之前的节奏被打乱,遥遥领先的优势尽失,先后被意大利及美国的两名选手超越。

距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场外因素导致无缘夺冠,面对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他没有向所有人猜想的那样愤怒,没有沮丧也没有抱怨。

进入主会场后,他甚至面带微笑张开双臂送出飞吻,以这样的方式庆祝到达终点,他如沐春风般的笑容震撼了人心。最后他获得巴西 历史 上第一枚奥运会马拉松铜牌。但在很多人心里,他才是比赛真正的冠军。他展现出来的胸襟和宽宏气度,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这也正是奥林匹克 体育 竞技精神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争取本该属于巴西的荣誉,也为了平息民众愤怒,巴西代表团在比赛结束后立即进行了抗议,要求奥运会组委会向获得第三名的德利马颁发复制金牌,但巴西代表团的请求遭到回绝。此次事件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巴西民众的不满,他们认为奥委会没有为保障运动员安全、维护比赛秩序而采取应有的措施。声称自己遭到了抢劫,在他们看来,一名观众能如此轻易突破防线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如果他手中有武器的话,谁也不能想象会发生些什么。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顾拜旦奖章”,表彰他在面临事故及其后果时所展现出的公平竞争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现。同年他被被巴西评为年度最佳运动员。

雅典奥运会之后,德利马并没有过多埋怨谁,而是说:“我的目标是赢得奥运会奖牌。感谢上帝,我实现了这个目标,获得铜牌的快乐胜过一切可能有的怨恨之情。”

在2016年8月6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主火炬手点燃奥运圣火,那一刻无上荣光,奥林匹克精神因为他的故事而熠熠生辉。虽败犹荣,或者说,在人们心中,他就是真正的冠军,真正的无冕之王。

马拉松事故里去世的残运会冠军,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励志的人生故事?

日本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

分解大目标为一个个小目标

山田本一是日本八十年代的一名马拉松运动员,以下是他的故事。

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有记者问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为一个孤儿跑马拉松 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马拉松事故里去世的残运会冠军,他们的背后有着非常励志的人生故事。他们虽然在身体上和正常人不一样,他们的身体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去放弃生活。黄关军,是一位残疾人,他也是一位马拉松的残疾运动员,虽然他身体有着残疾,但是他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运动员,凭借自己艰苦的训练和努力,他也成功的拿下了残运会的马拉松世界冠军。

残疾人并不比普通人弱

黄关军是一名残疾人,这是上天的作弄,黄关军很不幸,他生来就有天生的残疾,这是他没有改变的事实。虽然说黄关军天生就身体有了缺陷,但是黄关军明白,他可以依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自己身体的缺陷。黄关军不断的努力,像正常人一样的训练,黄关军爱好长跑,而作为残疾人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气馁,他比正常人付出了多一倍的努力,成功的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长跑运动员。黄关军在和正常人的专业运动员成绩都是不相上下的,可以说,黄关军甚至比一个正常人运动员都要优秀。

残疾人也能登顶世界为国争光

黄关军没有因为自己身体上的缺陷而低头,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在长跑和马拉松上,黄关军都有着不错的成绩,而且黄关军还拿下了全国的马拉松冠军,这让黄关军得到了中国国家队的征召,他得到了为国效力的机会。进入到国家队后的黄关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迈进了一步,他开始为中国国家队准备世界级的比赛了,他用加倍的努力去备战残运会。参加残运会的黄关军,并没有辜负中国对他的期待和信任,他拿下了残运会的冠军,残疾人也能走上大舞台,也能够夺冠。

这一次事故让中国痛失了一位马拉松人才

这一次的甘肃马拉松事故,残运会冠军黄关军在意外中不幸遇难,这样的消息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悲痛的。我们失去了一位为国争光的冠军和一位马拉松人才。这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

总结

黄关军虽然因为这一次的事故不幸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和我们同在,我们也会永远记得他。

名人确立目标然后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马拉松比赛已经进行了三个半小时,一个穿着白背心黑短裤的外国人冲出重重人流,奔向一个坐在轮椅里的小女孩,把她高高举过头顶,扛在自己的肩上。这一举动吓坏了小女孩,女孩哇哇大哭起来。他把女孩放到地上,为她理理弄乱的头发,大笑着对旁人说,“你看,她能走!”

 这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终点,这个意大利人名叫奥马尔?莱诺,刚刚跑完他人生中第一场全程马拉松。可他真正的终点,跟这个叫党思洁的残疾孩子有关。

 10天前,不懂中文的奥马尔在朋友的帮助下发了一条微博:“12月4日,我将在上海参加我的第一场全程马拉松赛,我为思洁和安康福利院而跑!”短短一周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了4000多次。

 10年前,20多岁的奥马尔只身来到中国创业,如今已是一家家具贸易公司的老板。今年8月,他成了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

 在安康福利院,他第一次看见了党思洁,觉得她“可爱极了”。当思洁站起身,向他走来时,他才发现她的双脚并不像一般孩子一样脚趾朝前,而是两只脚相对、平行生长,不能正常站立。

 和福利院的大多数孩子一样,这个六岁半的小姑娘出生没几个月就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前。思洁患的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除了双脚的残疾,她的腰骶部还有一个包块,影响神经,导致大小便失禁,每天都要用药。福利院院长曾带着思洁做过两次手术,花了十多万元,但术后半年,内翻足再次复发,病情不见好转。

 在福利院,奥马尔跟孩子们一起踢足球,玩得开心极了。思洁乐颠颠地追着球跑,不小心摔倒了,她自己爬起来,告诉奥马尔:“没事,我不会放弃的!”

 奥马尔当时就萌生了领养这个孩子的想法。他向民政部门咨询后得知,根据中国《领养法》的规定,作为单身外籍男士,他不可能在中国领养孩子。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人关注安康福利院的孤儿。他想到了跑马拉松。他希望跑马拉松能引起医学专家的关注,能让更多人知道思洁,为她寻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养家庭,完成矫形手术。同时,也能感染到场边观看的思洁,“让她对生活充满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和我一起奔跑。”

 在意大利时,奥马尔就是一名马拉松业余选手,曾多次参加业余马拉松比赛,但以前最多只跑过半程――21公里。这次,他决心挑战一下自己,跑完42.195公里的全程。两三个月里,他每天都要训练,但一想到是为安康而跑,他就动力十足。

 除了训练,他还天天祷告比赛当天能够是一个不冷不热、没有风的好天气。很幸运,跑步当天虽然是冬日,却风和日丽。不过,在开跑前一个星期,他在室外锻炼时着凉感冒了,状态不太好。跑步的前一天,又因为晕车呕吐了。他有点担心,身上带了两支补充能量的小饮品,又拿出一支塞给志愿者,叮嘱他们在35公里处交给他。

 最终,他坚持跑完了全程,在6000名全程马拉松运动员中,他的成绩是3小时33分多,排在1044名,第一名的选手早在一个半小时前就已经冲线。不过他很满意:“我跑得并不坏!”他又一个劲地为自己解释,说早上到晚了,起跑的时候被几千人挤在最后面,根本没办法跑起来,“一直到南浦大桥,都是走着上去的,不然我还能再快二三十分钟呢!”

 实际上,最后10公里他体力将尽,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但临近终点时,面对已经喊了一路“FORZA”(意大利语:加油)的几十名志愿者,他仍然开心地挥拳,有志愿者惊呼:“他跑了42公里,就像跑了4.2公里一样精神!”

 在他穿着的白色运动背心上,印着一行他自己想出来的 口号 :“我能跑,但愿所有人都能自由奔跑”。他还自费做了100件印有这个口号的T恤,拿到网上义卖,销售收入将捐给安康福利院的孩子们。

 他的故事感染到了身边的人。在马拉松比赛的现场,他还偶遇了另一个摇旗呐喊的孤儿临时救助机构“宝贝之家”,“宝贝之家”的十几名志愿者也参加了全程跑,他们的口号正是“为爱奔跑”。

 当然也有人质疑他为思洁跑马拉松的动机。他毫不在乎地说:“我跑我的,让别人说去吧。”

 (槐乡丫头摘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7日)

马拉松历史上有哪些传奇的人物与经历

1、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

他曾在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

当记者几次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山田本一总是朝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

人们都知道,马拉松比塞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而对山田本一“凭智慧取胜”的回答,许多人疑而不信,总觉得他是在招摇夸张,故弄玄虚。

然而十年后,人们终于从山田本一的自传中,验证了“凭智慧取胜”确实是他获得成功的经验所在。

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次比塞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塞的路线仔细的勘家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

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

比塞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的跑完。

起初,我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目标一下子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觉得疲黛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大的成功由小的目标铺垫而成。

2、罗斯福总统夫人在本宁顿学院读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

他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的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他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通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3、美国人布芬年轻的时候,生性懒惰,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

人们认为这个人因为生活在富裕之家,养成了浪荡公子的习性,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了。

面对人们的指责,布芬决心痛改前非,立志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一番事业。

人们对他的志向只是付之一笑。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布芬决心首先改掉爱睡觉的毛病。

为了使自己早起,他要求佣人在每天早上六点以前叫醒他,并必须保证让他准时起床。

只要任务完成的好,佣人就可以额外地获得一笔小费。

但是,当佣人叫他的时候,他却装病不起来,还生气地骂佣人打扰了他睡觉。

当他起床后发现上年十一点了,他又大发雷,训斥佣人没有及时把他起来。

这样一来,佣人决意拉下脸来,强迫他起床。

一次,布芬在床上,无论如何也不肯起来,佣人立印端来一盆凉水泼进了他的被离,这一办法立刻见效,并且展试不爽。

在佣人的督促下,布芬终于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

从此,他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到午后两点,又人下午五点工作到晚上九点,日复一日,年复年,四十年来从未间断过。

后来,他完成了巨著《自然史的变迁》,成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作家。

4、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的那-年,随着父亲驾着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十分新奇,并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气做动力,那么用气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

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 辈子的农民, 我要当发明家。”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于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 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I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

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决 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目标, 所以成功。”

5、诺贝尔小时候就很爱跟着哥哥们到爸爸的工厂去玩,工厂里有一种火药,每次诺贝尔去都会偷偷带点儿回家。

诺贝尔用带回家的火药做烟火玩,他把火药放在纸筒里,然后树立在草地上,点着火之后,火药会“咻”的一声,在黑暗的夜晚中喷出美丽的火花。

就是玩火药让小诺贝尔迷上了化学。

他曾经到过矿山,到过修路、水坝的地方,他看到工人们用铁镐吃力地一下一下挖着,坚硬的岩石一点也不肯示弱,累得工人们满头大汗,也只能挖下一点点……于是,诺贝尔决心专门研究炸药,用炸药来炸毁岩石,移山填海。

诺贝尔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他的五名助手、父亲、弟弟都被炸死于工厂与实验室中,但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目标不放弃,最终成功发明了炸药。

一个非洲黑人在奥运会的故事

在那遥远的公元前 490 年,现代民主自由的观念正在雅典萌芽,波斯帝国横跨欧亚非大陆,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波斯军队决定血洗马拉松展示其实力。

在这样一场实力悬殊,代表着民主自由与奴役专制的斗争的战役里,雅典人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竟然不可思议的击败了波斯军队。

为了让守候在雅典城内的普罗大众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将军派擅长长跑的士兵 Philippides 去报信,Philippides 拼尽全力,跑回雅典城告知人民胜利的消息后倒地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他设立了马拉松长跑比赛,而 42.195 公里的长度正好是 Philippides 从战场跑到雅典城的距离。

奥运会上坚持不懈的故事

是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桑尼亚的姆布卢(Mbulu),他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坦桑尼亚选手,他参加了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男子马拉松赛。

阿赫瓦里在19公里处被挤倒又遭踏伤,他拖着被踩穿孔的膝盖和脱臼的肩膀坚持跑完了全程。 等他跑到体育场内,颁奖早已结束,人们却重新回到看台为这位“无冕之王”加油喝彩。

他在赛场上留下了这样的经典语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扩展资料:

1968年10月20日,阿赫瓦里的祖国刚刚独立不久,第一次以坦桑尼亚的名义参加在墨西哥举行的奥运会。

3名运动员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尤其是阿赫瓦里,人们把为国家赢得首枚奥运会奖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阿赫瓦里和70多名参赛选手一起参加了马拉松比赛,由于比赛地点海拔超过2200米,一直在低海拔高度训练和比赛的阿赫瓦里在跑到18公里时,开始感到肚子痛,不久又出现了痉挛症状。

缺氧甚至使他失去了方向感,但阿赫瓦里仍然奋力向前奔跑。就这样又跑了1公里多,终于坚持不住摔倒了,右腿因此严重受伤。

阿赫瓦里倔强地一次次拒绝了教练劝他退出比赛的要求。他艰难地挪步,完成了余下的赛程。当他进入体育场时,距离比赛开始已经过去了4个半小时,距离比赛冠军冲过终点摘取金牌,也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

看到阿赫瓦里简单包扎过的伤口不停地渗着血水,体育场里所有的人全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起为这位来自非洲的运动员热烈地鼓起掌来。阿赫瓦里一面继续慢慢地走向终点,一面礼貌地向所有给他鼓励的人回礼。

这一镜头后来被人们奉为“奥林匹克史上最伟大的一幕”。

跑步两年马拉松进国二,一个中年胖大叔的逆袭

“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埃塞俄比亚]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

身披36号号码布的他,在夜幕的映衬下,一瘸一拐地跑进了体育场……这一幕永远地定格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一幕。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发令枪响了,阿赫瓦里迈着沉稳的步子出发了。但是在距离起点19公里处,阿赫瓦里却因为晕眩摔伤了右腿。简单包扎后,他拖着受伤的右腿费力地迈开了脚步,鲜血渗出来,染红了绷带。晚上19时,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主会场。此时,比赛已经结束了一个小时,偌大的体育场里,只剩下场地工作人员和最后一批即将散去的观众。短暂的沉默后,在场所有的观众和工作人员面向阿赫瓦里举起了双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阿赫瓦里最终以4小时30分跑完了全程。事后,他说出了奥运史上最朴实也最震撼人心的语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如今的阿赫瓦里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离他最近的电视有5百公里,离他最近的电话有7百公里,问到他是否对生活满意,他这样回答:我对生活毫无怨言,因为我永远在奔跑!

参与马拉松的选手共有75位,阿赫瓦里的名次是57名,在他后面的18位选手因为各种原因中途退赛。

他没有登上领奖台,但他是最美的的垫底者,他的价值不是征服而是坚持,不是夺冠而是参与。

很感人呢。我实在中央某台的奥运故事上看到的。

我今年41岁,从小体弱多病,大学毕业以来一直是个170多斤的胖子(身高172cm,多年来BMI>28,属肥胖)。2013年夏天我开始通过健走和节食减肥,两年后成功减掉40多斤(2015年5月减至65kg保持至今);2014年夏天我开始走跑结合学习跑步,在两年多时间里,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最近马拉松跑进了310(2016年北京马拉松3:08:51,年龄组71名,精英选手标准是年龄组前100;同时达标BQ——波士顿马拉松报名资格,本年龄段BQ为315;并达标马拉松国家二级运动员,男子国二标准为310)。

下面分享一下跑步的缘起和历程。

(一)跑步第一年:边看书边跑步,设目标定计划,循序渐进

跟很多人一样,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减肥。

中年发福算什么,咱发胖也得趁早,我20岁开始就发胖了,都怪大三献血之后的猛吃恶补,当年体重从60后迅速飚到80后……之后的近20年,我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胖子,最高体重记得是87.5kg左右,腰围最大时2尺9寸多。工作前十年加班和应酬较多,常年烟酒过度睡眠不足,好几年体检都是轻到中度脂肪肝,近几年更是健康被警告,2012年底还因病一度住院并做了个手术,身体状况已经亮起了黄灯。2013年7月起,我再一次下定决心减肥,开始有规律地节食和健步走(每天一万步),体重开始以接近每月1kg的速度缓慢下降。到了2014年6月初,我已经减掉了10kg,体重75kg,觉得可以开始跑步了,就从头用走跑结合的方式重新学习跑步,目的是为了继续减肥和强身健体。实际上,从一开始跑步,我就订了个小目标:将来要跑马拉松。

(2012年初的样子,感觉有点像梁冠华?)

在我虚胖的黄金岁月(20~40岁)里,无数次想减肥,但都失败了。故事几乎总是这样:立志减肥(几乎每年一次)——百般自虐(试过各种方法)——虚弱生病(胃疼或持续感冒)——暂时搁置(相信食补胜于药补) ——反弹放弃。

(胖乎乎的父与子,摄于2014年2月)

触发我跑步的主要原因是:2013年底我当爸爸了,中年得子,任重道远,身体必须得跟得上啊。话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我再不锻炼的话,怎么在亲子运动会上和比自己年轻十多岁的其他家长一较高下啊?!大学母校有句口号是“为祖国工作健康五十年”,咱觉悟不高,怎么着也得为儿子再健康工作二十年吧……

2014年7月4日,开始在百度贴吧的跑步吧开了一个打卡贴,叫“39岁开始爱上跑步”。

2014年9月4日,首次全程跑完十公里,用时约1小时。通过走跑结合,循序渐进,用三个月多的时间,才慢慢将单次跑量提高到十公里,不容易啊!

2014年11月22日,首次挑战半马距离,用时1:55:09。跑步将近半年,才挑战半马距离,慢慢来啦!

2015年3月4日,十公里首次跑进45分,用时44:49。随着跑量的积累和体重的日益减轻,半年期间万米成绩提高了15分钟。

2015年3月29日,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郑开),净成绩3:51:43。原本报的是半程,也一直是按半程准备的,因赛前感冒多日不想冲成绩了,临时和一个报了全马但准备不足的跑友换了个全程的号码,因此首马纯属酱油跑,前30km一路吃喝拍照,瞎跑一气。原本计划在跑满一年后再挑战全马的,没想到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提前给跑了。

细看这个证书,可能和绝大多数人的首马不太一样,前30km用时2:51:05,平均配速542,是按400跑的;后12.195km用时1:00:38,平均配速458,是按330跑的。唉,我的首马啊!

2015年5月22日,自测半马首次跑进140,用时1小时38分05秒。

跑步第一年跑量出勤及各成绩统计:

跑量与出勤: 跑步第一年比较勤勉,总跑量2569km,出勤207次,平均每周跑四休三。期间也受过一些肌肉拉伤等小伤,但跑步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期间只参加过一次正式比赛,郑开马拉松,还是一次蹭跑。总体上遵守了自己“多跑步、少比赛”的原则。

参赛情况: 跑步第一年只参加了一场正式比赛,即郑开马拉松,严格来说只能算蹭跑,因为没有官方证书和成绩记录。

训练计划: 可能和许多跑友不一样,我从一开始跑步就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正式开始跑步前,通过上网广泛学习研究,最终采用了《爱上跑步的13周》一书的走跑结合训练计划。在突破十公里后,下一个目标距离就是半马,随后是按《马拉松训练宝典》中的初级半马方案和中级半马方案进行训练的,在首次参加郑开马拉松前(原本是按半马准备的),我已经完成了上述两个半马方案的训练(12+12=24周)。

***跑步第一年是最兴奋的,因为几乎每月都能看到进步。跑步满一年,跑步已经习惯成自然,从心肺到筋骨到心理,都打好了基础。

(二)跑步第二年,加跑量上强度,多跑步少参赛,稳扎稳打

跑了一年之后,发现真的已经爱上了跑步,根本停不下来。这时,减肥是目的是为了跑步。

郑开之后,当年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北京马拉松了。按照原定计划,北马才是我的首马,从证书和官方成绩来看,也是如此(我一向不赞成替跑,郑开是一场错误)。因此,从2015年6月初开始正式备战当年北马,目标直指330。这个目标是我当时结合自己跑步一年的情况和各项自测成绩,通过跑吧计算器等工具反复测算出来的,现在看来还比较靠谱。

2015年5月,体重减至65kg,两年来减重约40斤,BMI到了22以内,已经是标准身材了。于是就此打住,从此保持。

在这儿插播一下我的减肥方法,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就八个字: 两粥一饭、天天锻炼 。两粥就是早晚主食用杂粮粥代替,一饭就是中午正常吃饭;天天锻炼就是每天平均运动30分钟以上,跑步(一开始快走)为主,力量练习为辅。这主要得益于BBC纪录片《关于减肥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我的减肥方法就是从这个纪录片中总结提炼的。

2015年7月21日,5km自测,21:01。

2015年8月8日,首次参加十公里比赛,联想乐疯跑,42:43。有了这两个“成绩”,我似乎已经看到330在向我招手了。

2015年8月25日,北马前自测亚索800,达标。其中10组800m最10,最慢318,平均314,跑完我和小伙伴仰天长啸,兴奋不已。

2015年8月29日,北马前自测30+配速跑,其中31km平均配速449,达标。

2015年9月6日,北马前自测半马,用时1:33:23,达标。

2015年9月20日,北京马拉松,借天时地利人和,净成绩3:21:25。实现了跑步一年跑进330的阶段目标。

2015年11月8日,首次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鸟巢半马,净成绩1:30:45。

2016年1月4日,5km自测,19:43,五公里首次跑进20分。

2016年4月10日,杨凌马拉松给好友当私兔陪跑,3:26:09。

2016年4月17日,北京长跑节半马,净成绩1:28:56,半马首次跑进130。

2016年6月21日,5km自测,19:40,天热提高不大。

跑步第二年跑量出勤及成绩统计:

跑量与出勤: 跑步第二年,除了1月份夜跑时摔了一跤皮外擦伤歇了近两周,全年其他时间基本无伤无痛,跑量因此稳步上升,到达了3989km,出勤235次,平均每周出勤约4.5次。

参赛情况: 这一年比赛渐多,跑了两个全马(北马、杨凌),两个半马(鸟巢、长跑节)和一个十公里(乐疯跑)。并在北马完成了全马330的近期目标,在长跑中完成了半马130的近期目标。

训练计划: 这一年基本按照《丹尼尔斯跑步训练法》中的以五周为小周期的全马训练计划进行跑步的,制定了并完成了两个全马备战计划,第一个是从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10日,为期23周的杨凌马拉松备战计划;第二个是从2016年5月22日至2016年9月17日,为期17周的北京马拉松备战计划。训练的核心是每周三次高强度跑,即一次间歇跑(400/800为主交替进行),一次节奏跑(按稍快于半马比赛的配速跑6~10km,或用10公里比赛配速跑几个2~3km),一次LSD(长距离慢跑,有时末段加速,在赛前逐步用马拉松目标配速跑代替LSD),外加两次左右的轻松跑。

(三)跑步第三年伊始:初见成效,总结反思,重新上路

2016年跑马的目标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全马跑进310。由于4月份陪跑、5月份连续错过两场比赛,6/7/8月天热不适合冲成绩,这一目标只能放在下半年实现了,当然首选参赛目标仍然是北马。这次从5月底6月初开始备战北马,5/6/7/8四个月分别跑了352km/366km/455km/422km,月均接近400,9月份开始减量调整,跑得较少。

8月6日,北马前竞速跑6.13km,平均配速355,其中5km秒级PB,19:34,达标。

8月20日,北马前自测亚索800,平均每个用时258,达标。当天有轻微感冒及腹泻,状态不佳。

8月27日,北马前自测30+马拉松配速跑,其中30km平均配速427,达标。

9月4日,参加欢乐中国跑北京站十公里比赛,41:35,未达标。比赛在奥森举行,坡多天热状态差,成绩不理想。

9月17日,第二次参加北京马拉松,所幸天气和状态都还不错,净成绩3:08:51,实现了跑步两年跑进310的阶段目标。

时间总是在过去之后显得飞快。不知不觉已跑步两年多,从零基础到全马310,跑步能力可以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回顾起来,整个过程平淡无奇。总结起来,整个过程如下:树立目标——》制定计划——》按计划执行——》反复自测与调整——》在比赛中完成目标,另外需要控制体重。

首先,跑步要有目标 ,有目标就有动力。其实跑步很多元化,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有各自的目标,比如有人想一直健康跑到80岁,有人想做“百马王子”,有人想跑进234达标国家一级运动员。我长期目标是健康快乐跑一辈子,短期目标是刷一刷PB,开始就先定了几个小目标:一年330,两年310……

当然,定这个目标也不是一时兴起,我是理工科出身搞过IT项目管理的,比较擅长调研、分析和估算。在跑步初期,我看了不少跑步相关的博客、贴吧及书籍,很多人的跑步战绩深深地激励了我,比如荒城,他的新浪博客是我跑马的启蒙教材;比如“马拉松发烧友”,他在的比赛记录成了我的比赛教程,还有很多很多人,当然,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业余跑友。对于我制定310这个目标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通州长跑训练营营长周震的《2年!跑进马拉松国家专业二级310不是梦!》 ,还有已跻身Bigger跑步教练的吕松跑步第二年的打卡贴《重新打卡,2015年目标310》 ,还有一篇文章,对我影响也比较大,还有爱燃烧卡卡的

42195m(2014shanghai) ,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和我讨论过马拉松跑进3小时的可能,我一直坚信,绝大多数的中青年男子不需要任何天赋也能跑进全马3小时。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让他们根本不配讨论天赋问题。”这些文章让我也雄心万丈,产生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情,有了大神们成功的轨迹,这些目标也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其次,跑步要有计划。 光有目标不行,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行动计划。马拉松训练计划网上能找到很多很多,也有很多书籍。参照书籍制定计划,要更加系统一些。我看过的比较好的马拉松训练计划相关书籍有:跑者世界的《马拉松训练宝典》,感觉比较适合入门级跑友;进阶版:据说在北美最受欢迎的《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我翻阅最多的是《丹尼尔斯跑步训练法》,这本书的优点是对各种距离的跑步训练都有比较的说明,缺点是马拉松训练的篇幅相对偏少。

第三,跑步需要执行力。 有机会不执行等于零。如果你爱上跑步,你会发现跑步根本不需要执行力,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力,需要的反而是对贪多求快心理的克制。很幸运,我是已经爱上跑步的那种。

第四,自测与测算必不可少。 没有任何一个计划能告诉你执行完能达到的跑步水平,尤其马拉松不大适合在训练中进行自测,你需要不断的用较短记录的自测或比赛来测算自己目前的水平,并按此制定最近比赛的目标。业余跑友跑完一场马拉松一般需要3个小时到6个小时,如此长时间的比赛变数非常大,因此,准确预测马拉松成绩貌似十分困难。我预测马拉松成绩一般会采用“组合预测法”,即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取其中最保守的一个,这样下来总体还算准确。

1、亚索800预测法,详见 ,按网上业余跑友的经验,亚索800预测出来的结果尾数再加上10比较靠谱;

2、丹尼尔斯的VDOT跑步计算器 ,用万米或半马代入,这个感觉这个计算器比较适合老马或者耐力、速度比较均衡的跑友;入门跑友推荐使用跑吧计算器: ;

3、30km+马拉松目标配速跑。基于上述两个预测,按预测的马拉松目标配速进行一次30km~32km拉练,如果顺利完成,则说明目标可行,否则可能需要调整。

对于比赛目标可以反向自测并调整。比如我2015年北马的目标是330,那么赛前需要做到:

1)亚索800自测,10×800m平均每个跑进3:20(赛前一个月实测每个平均3:14);

2)用跑吧计算器测算,万米必须跑进44:20(赛前十公里比赛42:43),半马必须跑进1:38:53(赛前自测1:33:23);

3)马拉松目标配速跑30km+,赛前一个月用5分以内配速跑了一次31km,实际平均配速449。

基于上述三项自测(当然预测是还需要考虑天气和赛道起伏等因素),我最终将2015年北马的目标定为322±4,实际净成绩3:21:25;用同样的方法,我测算的2016年北马目标是308±2,实际净成绩是3:08:51。都相当接近。

第五,比赛过程需要用心谋划。 做到上述四点,比赛就是临门一脚、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比赛过程也需要精心谋划和准备,否则,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毁掉一场马拉松比赛,马拉松变数太大,值得敬畏。对于“马经”,我最推崇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马拉松发烧友的比赛记录,比如《风雨战魔都,开启二四五》 ,《三战鹭岛,海峡夺冠》 ,等都是非常经典马拉松战记,对我比赛及马经风格都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要提高马拉松成绩,减肥很重要。 跑马拉松的理想BMI据说是18.5,就是健康体型的体重下限。因此,想要马拉松跑得快,一定得瘦,至少得是标准身材,不能超重。为什么呢?第一,大体重更容易受伤,从而无法进行持续有效的训练;第二,体重每减轻1kg,马拉松成绩会提高3分钟左右。时间关系不找佐证了,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最后要说的是,只要你喜欢跑步且方法得当,两年跑进310并不难,纯业余跑友中比我跑得好的人太多了,比如我认识的这位跑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零基础22个月全马破三)》 。我的效率不够高,速度一般,只好靠跑量弥补,但达到400km每月甚至更多的跑量太费时间和精力了。北马之后,跑步前两年的目标可以说顺利达到了,需要做的是给自己的跑马热降降温,降低一些跑量和出勤。目前,健康已经不成问题,因此有必要把更多时间回补到工作、家庭和学习当中去了。为此,计划北马之后调整跑步计划,把每周跑量控制在50~70km,即每月200~300km。跑步两年多,跑步已经融入生活,也已初见成效,不需要证明什么了,要做的事就是保持克制,不忘初心,继续健康快乐地跑下去。

附:跑步第三年的目标:

1、减少出勤和跑量:每周跑四休三(2/4/6/日),周跑量50~70,月跑200+;

2、进一步减少参赛:全马1~2场,半马2~3场,每月可以自测一次三五千或万米;

3、降低对PB的热情:忘了248吧,跑进300也没那么重要了,回归工作家庭和生活。

(为什么是248?我曾经效颦荒城,定了个要用4分以内配速跑完马拉松的长远目标,即全马2小时48分钟)

是为记。2016年9月26日于山东东营。

参考资料:

1、荒城,新浪博客

2、马拉松发烧友,新浪博客

3、周震,《两年!马拉松跑进310达标国家二级运动员不是梦!》

4、吕松,《重新打卡,2015年目标310》

5、百度贴吧的跑步吧、马拉松吧的精华区

6、伊恩·麦克尼尔,《爱上跑步的13周》

7、巴特·亚索,安比·伯富特等,《马拉松训练宝典》

8、杰克·丹尼尔斯,《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

9、霍尔·希格登,《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

10、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天生就会跑》

11、斯科特·尤雷克,《素食·修行·跑步》

后记:

当我在跑步中取得一连串“光辉”的战绩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不吝赞许,让我倍感温暖和自豪。但我隐约的感到,有两个人很重要的人其实是不高兴的,一个是老婆,一个是老板……

凡事过犹不及啊。因此,我想说,在你醉心于跑步取得的各项成就时,别忘了:

1、你用真金白银换来的一个个奖牌,其实是一堆批量制造、大量发行的废铜烂铁;

2、你用比真金白银更宝贵百倍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一个个PB,不过是不入流的纯业余水平;

3、当你披星戴月不避寒暑地努力跑步的时候,当你废寝忘食地汲取跑步知识分享跑步经验的时候,想想这个此时此刻家人和工作是不是更需要你……

凡事都有机会成本。跑步绝对是个大坑,跳下去需要勇气,爬上来需要智慧。

因此,我想对我自己及和我一样的跑友说:如果你喜欢跑步,那么请一定继续跑下去,跑步有益身心毋庸置疑。但是,也一定别把跑步看得太重,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健康生活的基础,但绝对不是目的。跑步譬如磨刀,磨的是身体之刀,精神之刀,刀磨好了别忘了干活,光磨刀不砍柴绝对是一种流氓行为。业余跑者跑步的意义和价值,应当在跑步之外,请不要舍本逐末,不要忘了你是为了什么开始跑步的。人生苦短,光阴似箭,比跑步重要的事还有很多,且跑且珍惜。

参考资料:

1、《人生不止马拉松,何必一场又一场》

2、《给跑者的一封家书:我看你还是出轨算了》